摘要:采用水解酸化-活性污泥-物化工藝聯合處理含堿減量印染生活綜合污水,采取預曝氣、污泥回流和分級沉淀等措施,CODcr去除率約為89.1%,脫色效果可達到86%,最終出水水質達到《紡織染整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》(GB4287-92)中規定的二級排放標準。運行結果表明:該工藝具有耐沖擊負荷能力強,剩余污泥量少,難降解有機物去除率高等優點,在含堿減量印染廢水處理中具有實用性。
關鍵詞:印染廢水 水解酸化 活性污泥 剩余污泥 減量化
浙江紹興污水處理廠的廢水由生活污水和
1 廢水水量及水質參數
廢水主要來源于紹興部分接管印染廠、城市污水及堿減量廢水
表1 主要水質指標及排放標準
項目 |
pH值 |
[CODcr]/mg.L-1 |
[BOD5]/mg.L-1 |
[SS]/mg.L-1 |
[NH3-N]/mg.L-1 |
色度(倍) |
進水 |
9~12 |
1200~1800 |
400~600 |
300~400 |
15~30 |
400~550 |
排放標準 |
6~9 |
180 |
40 |
100 |
≤25 |
80 |
2 工藝流程
根據該廠廢水水質特性,設計如下的工藝流程見圖3。普通印染廢水、生活污水和經
圖3 廢水處理工藝流程圖
3 工藝特點分析
3.1 調節預
由于來水來自多家印染廠和城市污水,因此水量水質多變,預
3.2 水解酸化
染料、助劑大多是高分子化合物,慢速生物降解有機物和難生物降解有機物所占比重較高,可生化性差,直接好氧生物處理對色度和難生物降解有機物的去除率不高,這是因為某些染料、中間產物和添加劑在單純好氧條件下分子結構很難破壞,生物降解半衰期很長[3];而嚴格意義上的厭氧生物處理對設備和環境的要求較高,因此采用兼氧水解酸化( Hydrolization )工藝,利用厭氧工藝的前兩段,即把反應控制在第二階段之前,即第一階段水解;第二階段酸化;不進入第三階段酸性衰退和第四階段甲烷化。
圖1 CODcr日變化圖
圖2 CODcr月變化圖
水解工藝系統中的微生物主要是兼性微生物,它們在自然界中的數量較多,繁殖速度較快[4]。其主要作用是使難降解有機物及其發色基團解體、被取代或裂解(降解),從而降低廢水的色度,改善可生化處理性。即使不能直接降低廢水色度,由于分子結構或發色基團已發生變化,也可使其在好氧條件下容易被降解并脫色,降低后續生物處理的負荷,提高后續處理的穩定性和效果[5]。同時水解產生的有機酸可以有效地中和部分堿度,將pH值降至10.5以下,這樣就省去了加酸調pH值的麻煩,節省運行費用。
3.3 分步沉淀
在兼氧池的末端設置一中沉池,在
圖4 1-6月份CODcr去除圖
圖5 1-6月份色度去除圖
3.4 污泥回流
實行多級污泥回流是該工藝的一個重要特點。傳統觀點認為,掛填料的水解酸化池主要利用填料上的生物相,液相中不需要維持較高的生物量。剩余污泥少,不需要回流一直被認為是該法的主要優點。但經過實際運行發現,適當提高水解酸化池內污泥濃度,增加液相中的生物量,對于高濃度、高色度的印染廢水處理來說是有利的。通過污泥回流,一方面可以稀釋進水濃度,增加有機物的吸附量;另一方面可以增大進水端污泥濃度,降低污泥負荷,提高耐沖擊負荷的能力。
另外,通過污泥回流可以延長污泥泥齡,增大世代時間長的厭氧微生物的停留時間,從而減少污泥排放量[6]。
為使厭氧污泥與廢水充分反應,在池底設置穿孔管
3.5 物化處理
經過兼氧水解和好氧生化處理后的廢水,一般情況下,其pH值、CODcr及SS能達到排放標準,但色度常有超標現象;且當3~5月份,當大量堿減量廢水進入廢水處理廠時,往往生化系統負荷過高,為防止CODcr超標,故在生化系統后端設置折板絮凝池,作為把關工藝,確保色度降至80倍以下和保障CODcr排放濃度。絮凝劑AL2(SO4)3與混凝劑PAM的復配使用能有效去除SS、CODcr、色度和降低藥劑用量。其中AL2(SO4)3投加量為300~500mg/L,PAM投加量為0.3~1.0mg/L。